斑果藤科
bān guǒ téng kē 斑果藤科 | |
---|---|
改进APG III系统分类[1][2] ![]() | |
生物 Vitae | |
域: | 真核域 Eukaryota |
总界: | 多貌总界 Diaphoretickes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亚界: | 绿色植物亚界 Viridiplantae |
总门: | 链形植物总门 Streptophyta |
门: | 木贼门 Equisetophyta |
亚门: | 木贼亚门 Equisetophytina |
演化支: | 种子植物 seed plants |
纲: |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
亚纲: | 蔷薇亚纲 Rosidae |
超目: | 蔷薇超目 Rosanae |
演化支: | 蔷薇类 rosids |
演化支: | 锦葵类 malvids |
目: | 十字花目 Brassicales |
科: | 斑果藤科 Stixaceae Doweld (2008) |
科名模式 | |
斑果藤属 Stixis Lour. (1790) | |
属 | |
4属,见正文。 |
斑果藤科(Stixaceae)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科,有4属,19种。
本科在APG III系统发布后建立,但因为规模过小,APG IV系统并未承认,而是根据合并近缘科的原则将其归并到木樨草科。
词源
斑果藤科的学名Stixaceae由模式属斑果藤属学名Stixis的复合形式Stix-(而不是Stixid-)加上表示科的等级后缀-aceae构成。该词为复数形式,故在做主语时应与动词的复数形式搭配。Stixaceae在一些文献中被误拼为"Stixidaceae",这是弄错了Stixis的复合形式造成的错误。
本科中文名亦由模式属中文名“斑果藤属”中的专名“斑果藤”加上“科”字构成。
分布
间断分布于东南亚和中美洲。
特征描述
分类
分类列表
以下是斑果藤科的科内分类系统。要详细了解列表中各种格式的含义,请参见帮助:分类列表。不过,由于本科不为APG IV系统和多识被子植物系统所承认,列表可能并不反映最新的分类资料,属级异名、分类群中文名也可能收录不全。因此,请参考木樨草科条目获取本科最新系统列表信息。
参考文献
- ↑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2009),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II",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61 (2): 105–121, DOI:10.1111/j.1095-8339.2009.00996.x, http://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122630309/abstract,最后访问于2010年12月10日。
- ↑ Doweld, A. B. (2008). New Syllabus of Plant Families (A Plant World System). Mosc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