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油樟属
wú yóu zhāng shǔ 无油樟属 | |
---|---|
![]() | |
无油樟 Amborella trichopoda (赖阳均摄) | |
多识被子植物系统分类 (基于APG IV系统[1]) ![]() | |
生物 Vitae | |
域: | 真核域 Eukaryota |
总界: | 多貌总界 Diaphoretickes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亚界: | 绿色植物亚界 Viridiplantae |
总门: | 链形植物总门 Streptophyta |
门: | 木贼门 Equisetophyta |
亚门: | 木贼亚门 Equisetophytina |
演化支: | 种子植物 seed plants |
纲: |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
亚纲: | 无油樟亚纲 Amborellidae |
超目: | 无油樟超目 Amborellanae |
目: | 无油樟目 Amborellales |
科: | 无油樟科 Amborellaceae |
属: | 无油樟属 Amborella Baill. (1873) |
属名模式 | |
无油樟 Amborella trichopoda Baill. (1873) | |
种 | |
1种,见正文。 | |
异名[2] | |
列 表
|
无油樟属(Amborella)是无油樟科的模式属和唯一属,仅1种。
词源
![]() | 本属的学名Amborella条目中有更详细的词源信息,可参考。 |
原始文献没有明确给出无油樟属学名Amborella的词源,但它显然由玉盘桂科岛盘桂属Tambourissa的异名Ambora(来自马达加斯加地方俗名)加上拉丁语指小后缀-ella构成,指本属的花形似玉盘桂科的一些属。
中文名“无油樟”由汤彦承、路安民拟定,指本属传统上认为与樟科近缘,但不含有油细胞和挥发油。其中文别名有:互叶梅属,为耿伯介拟定,可能指本属与蜡梅科(Calycanthaceae)形似,并有一定亲缘关系,但叶互生;毛脚树属,为姚荣鼐拟定,因本属唯一种无油樟(Amborella trichopoda)的种加词由tricho-(毛)和poda(“脚”,指花梗)构成。
分布
产新喀里多尼亚。
特征描述
特征简述
常绿灌木,有时攀缘状;单叶,互生,羽状脉,边缘波状或有疏齿;聚伞圆锥花序腋生,雌雄异株;花被片5-8,雄花具数枚螺旋状排列的雄蕊,花药三角形;雌花具数枚螺旋状排列的离生心皮;聚合核果具柄,肉质。
分类
分类列表
以下是根据截至2020年6月的资料整理的无油樟属的属内分类系统,其中的中文名已全并经过多识团队的审阅。要详细了解列表中各种格式的含义,参见帮助:分类列表。
![]() | 下面列表中已包括了所有的种级和种下异名,且所有分类群中文名已得到多识团队的完全审定。 |
照片集
参考文献
- ↑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2016),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V" (PDF),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81 (1): 1–20, DOI:10.1111/boj.12385,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oj.12385/epdf,最后访问于2016年6月11日。
- ↑ 此处的属异名列表系根据其模式种的分类处理确定。其下可能包含有不属于本属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