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紫油麻藤
àn zǐ yóu má téng 暗紫油麻藤 | |
---|---|
多识被子植物系统分类 (基于APG IV系统[1]) ![]() | |
生物 Vitae | |
域: | 真核域 Eukaryota |
总界: | 多貌总界 Diaphoretickes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亚界: | 绿色植物亚界 Viridiplantae |
总门: | 链形植物总门 Streptophyta |
门: | 木贼门 Equisetophyta |
亚门: | 木贼亚门 Equisetophytina |
演化支: | 种子植物 seed plants |
纲: |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
亚纲: | 蔷薇亚纲 Rosidae |
超目: | 蔷薇超目 Rosanae |
目: | 豆目 Fabales |
科: | 豆科 Fabaceae (=Leguminosae) |
属: | 油麻藤属 Mucuna |
种: | 暗紫油麻藤 M. atropurpurea |
双名 | |
Mucuna atropurpurea (Roxb.) DC. ex Wight & Arn. (1834) | |
异名 | |
暗紫油麻藤(Mucuna atropurpurea),是豆科油麻藤属(Mucuna)的一个种。
词源
拉丁学名由属名Mucuna(油麻藤属)和种加词atropurpurea构成,其中种加词由atro(暗色的)和purpurea(紫色的)构成,指明了本种花的颜色。本种的中文名来源于对拉丁学名的直译,这一中文名由多识团队的蒋凯文拟定。
分布
特产于印度次大陆和斯里兰卡(Sri Lanka)地区。(文献库未收录该文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可能有引种栽培。
生境
海拔400-1000米。[2]
特征描述
生活型
大型木质攀援藤本,长可达8米。[2]
茎
老茎直径可达5厘米,皮红色,具皱纹;茎无毛或极稀被短而伏贴的浅色毛。[2]
叶
叶柄无毛或极稀被短而伏贴的浅色毛;托叶未见。叶长达28厘米;顶生小叶长7-13厘米,宽3-8.5厘米,椭圆形,通常狭,稀见长少于宽的2倍,先端突狭而变为一长约8毫米、宽度相对于长度较宽(可达5毫米)并于其先端突止的小尖头,基部圆或渐成楔形;与顶生小叶长度相近,不显著不对称,近轴半叶宽度约为远轴半叶的1.25-1.5倍,下部扩展为圆形,基部截形;侧脉3-5对,略突起,与中脉夹角为锐角,向上微弯,第1对侧脉达小叶的1/2,第2对几达顶部,所有叶脉在叶片边缘显著弯曲并渐变不明显,二级脉略突起,网状脉可见;小叶薄革质或膜质,干燥时浅绿色或浅棕色,上面光滑或光亮,两面疏被与茎相同的浅色毛;小托叶丝状,长达2毫米。[2]
花
花序长8-30厘米,有时基部分枝,侧枝长达8厘米,从花序轴上部分支;次级枝减短至完全消失或长达6毫米,单生花梗较长,1.3-1.8厘米;花序轴和花梗被与茎相同的伏贴毛和红色刺毛;苞片未见,小苞片极早落,窄倒卵形或带形达长10毫米,宽3毫米,先端和基部圆形,疏被伏贴毛。花萼表面被与花梗相似的短柔毛,内部更密且被橘色毛从而使外观上萼裂片边缘具有暗色条纹;萼筒宽杯状,长4-8毫米,宽8-13毫米,下面3枚萼裂片大,相对长度较宽,先端圆,有时具急尖头,最下面萼裂片长4-8毫米,两侧通常稍短,上唇常与最长齿等长且先端圆或极浅裂。花冠紫红色;旗瓣长3-3.5厘米,稍长于龙骨瓣长度的1/2,先端浅裂,基部具耳,长达2毫米;翼瓣较宽,长5.2-6.5厘米,宽1-2厘米,先端狭圆形,瓣柄长6-7毫米,耳长2毫米;龙骨瓣和翼瓣近等长,瓣柄长6毫米,耳长2.5毫米。[2]
果、种子
果厚革质,具种子2枚,长圆形,上边缘略突起,但种子边缘稍缢缩,长6-10厘米,宽3-4.5厘米,两侧扁平,厚度达1.2厘米;表面被短而浅红色的短柔毛,密被长而具有刺激性的红色易落刺毛,具8-12厚而壮的褶翅,多少平行并倾斜横跨荚果表面,排列极紧密,使荚果表面几不可见,所有褶翅先端二裂而使横截面作“T”形且均终止于荚果中部形成一“中线”(通过两侧褶翅的圆形先端排列形成),褶翅边缘稍旋卷,褶翅宽达3毫米;种子间的隔膜薄但坚,从外部不可见;荚果的每一边缘具一对狭而稍卷曲的翅,宽2-5毫米。种子黑色,长约2厘米,宽1.8厘米(稍不成熟),长圆形或盘状,压扁;种脐黑色,长度仅为种子周长的1/2。[2]
参考文献
- ↑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2016),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V" (PDF),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81 (1): 1–20, DOI:10.1111/boj.12385,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oj.12385/epdf,最后访问于2016年6月11日。
- ↑ 2.0 2.1 2.2 2.3 2.4 2.5 引用错误:无效
<ref>
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Fabales+Wilmot-Dear (1987)
的引用提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