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属
zǐ jīng shǔ 紫荆属 | |
---|---|
![]() | |
紫荆 Cercis chinensis (刘冰摄) | |
多识被子植物系统分类 (基于APG IV系统[1]) ![]() | |
生物 Vitae | |
域: | 真核域 Eukaryota |
总界: | 多貌总界 Diaphoretickes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亚界: | 绿色植物亚界 Viridiplantae |
总门: | 链形植物总门 Streptophyta |
门: | 木贼门 Equisetophyta |
亚门: | 木贼亚门 Equisetophytina |
演化支: | 种子植物 seed plants |
纲: |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
亚纲: | 蔷薇亚纲 Rosidae |
超目: | 蔷薇超目 Rosanae |
演化支: | 固氮分支 nitrogen-fixing clade |
目: | 豆目 Fabales |
科: | 豆科 Fabaceae (=Leguminosae) |
属: | 紫荆属 Cercis L. (1753) |
属名模式 | |
南欧紫荆 Cercis siliquastrum L. (1753) | |
种 | |
8-9种,见正文。 | |
异名[2] | |
词源
![]() | 本属的学名Cercis条目中有更详细的词源信息,可参考。 |
紫荆属的学名Cercis来自古希腊语词κερκίς (kerkís)。该词本义为“织梭”,引申为多种植物名称,包括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克里特泻根(Bryonia cretica)等;古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则用该词指代本属模式种南欧紫荆(C. siliquastrum)。林奈据此将Cercis一名用于紫荆属。
“紫荆”一名最早见于梁吴均神话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所指植物不详。到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等著作中的紫荆据考证是白棠子树(Callicarpa dichotoma),其果实为紫色。到北宋《开宝本草》《本草衍义》等著作中,紫荆才开始指本属的Cercis chinensis(其花多为紫色),并为现代植物学界所沿用。
分布
产北半球温带地区(2种产北美洲,1种产欧洲东部、南部至西亚,1种产中亚,5种产中国)。
特征描述
特征简述
灌木或乔木;叶互生,单叶,全缘,掌状脉;花序生于老枝或主干上;花两侧对称,两性,排成总状花序或簇生;花萼短钟状;花冠假蝶形,花瓣5,具柄;雄蕊10枚,离生;荚果扁平,沿腹缝线具狭翅;种子2至多数。
生活型
灌木或乔木。
叶
单叶,互生,全缘,掌状脉,基部心形至截平或楔形,先端急尖至渐狭或微缺;托叶早落,小,鳞片状或膜质。
花
花两侧对称,两性,紫红色、粉红色或白色,复合成单生的总状花序或近伞形的束簇,生于当年生枝、老枝或树干上,先叶开放或与叶同出;苞片鳞片形,常覆瓦状排列于花序基部;小苞片微小或缺如。花萼短钟状,稍偏斜,先端不等长5齿裂;萼齿阔三角形。花瓣5,组成假蝶形的花冠,旗瓣最小,居最内侧。雄蕊10,离生,包藏于龙骨瓣内;花丝下部常被毛;花药背着,纵裂。子房具短柄,胚珠2~10;花柱丝状;柱头头状。
荚果
荚果扁平,狭长圆形至阔线形,通常沿腹缝线具狭翅,不裂或开裂,两端渐尖或钝。
种子
种子2至多数,扁平,近圆形,无胚乳。
检索表
分种检索表
1a | 荚果腹缝线无翅,成熟时螺旋状旋卷开裂 | 黄山紫荆 |
1b | 荚果腹缝线具翅,成熟时不开裂。 | 2 |
分类
分类列表
以下是根据截至2021年4月的资料整理的紫荆属的属内分类系统,其中的中文名已全并经过多识团队的审阅。要详细了解列表中各种格式的含义,参见帮助:分类列表。
-
- 1a. 加拿大紫荆 (原变种) Cercis canadensis var. canadensis
- 1b. 墨西哥紫荆 (变种)
Cercis canadensis var. mexicana (Rose) M. Hopkins
- 1c. 得州紫荆 (变种) Cercis canadensis var. texensis (S. Watson) M. Hopkins
参考文献
- ↑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2016),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V" (PDF),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81 (1): 1–20, DOI:10.1111/boj.12385,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oj.12385/epdf,最后访问于2016年6月11日。
- ↑ 此处的属异名列表系根据其模式种的分类处理确定。其下可能包含有不属于本属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