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葛属

来自多识植物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fěi cuì gé shǔ
翡翠葛属
翡翠葛 Strongylodon macrobotrys 的花序 (莫海波摄)
多识被子植物系统分类
(基于APG IV系统
[1] 编
生物 Vitae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总界: 多貌总界 Diaphoretickes
界: 植物界 Plantae
亚界: 绿色植物亚界 Viridiplantae
总门: 链形植物总门 Streptophyta
门: 木贼门 Equisetophyta
亚门: 木贼亚门 Equisetophytina
演化支: 种子植物 seed plants
纲: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亚纲: 蔷薇亚纲 Rosidae
超目: 蔷薇超目 Rosanae
演化支: 固氮分支 nitrogen-fixing clade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Leguminosae)
属: 翡翠葛属 Strongylodon
Vogel (1836)
属名模式
红花翡翠葛 Strongylodon ruber
Vogel (1836)

  约12种,见正文

翡翠葛属Strongylodon)是豆科的一个,有约12种。

词源

据原始文献,翡翠葛属的学名Strongylodon来自古希腊语词στρογγύλος(strongúlos,意为“球形的,圆形的”)和ὀδούς(odoús,意为“牙齿”)的变体ὀδών (odṓn),指本属的萼齿近圆形。

中文名“翡翠葛”来源于国内园艺界对属下一种翡翠葛Strongylodon macrobotrys)的俗称,因本种花冠蓝绿色,似翡翠。“碧玉藤”一名的来源与“翡翠葛”大致相同。“圆萼藤”一名则来源于对属名Strongylodon的直译。

分布

产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东南亚至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屿。

其中一种翡翠葛Strongylodon macrobotrys)因花色、花形奇特而被引种到世界其它的地区。中国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有引种栽培,中国民间亦有少许引种。

特征描述

木质藤本,常攀缘至树冠顶部。老茎无毛,具槽,有时具皮孔;幼枝无毛或被毛,具条纹,有时变为卷须。

托叶披针形、卵形或三角形,盾状或基着,无毛,具条纹,早落,脱落后具明显疤痕;羽状复叶具小叶3,具小托叶;顶生小叶披针形、卵形或圆形,具3条基出脉或无,先端急尖、渐尖或骤尖,基部圆形、截形或稍心形,下面无毛或疏被毛;侧生小叶形状与顶生小叶相似,稍小,基部多少偏斜;小叶柄具槽,粗糙;小托叶刚毛状或线形。

假总状花序或具2~5分枝的假圆锥花序腋生,花多数,有时假总状花序2~3簇生于叶腋;花序梗无毛或疏被毛;花序轴无毛或疏被毛,具肿胀的节;生花节疣状或圆柱形,生花(1~)3~约15朵;苞片卵形,着生于节和花梗的基部;小苞片2,着生于花萼筒的基部,卵形,具条纹,被缘毛。花梗无毛或被毛。花橙红色、红色、蓝紫色至蓝绿色。花萼钟状,5裂,上部2枚裂片稍合生或合生至先端;裂片截形或微凹。旗瓣无毛,反折,先端急尖,在瓣柄以上具2枚附属物,通常向先端渐增厚;翼瓣无毛,基部与龙骨瓣贴生,长约为旗瓣之半;龙骨瓣合生,先端具喙,与旗瓣近等长。雄蕊10,二体,对旗瓣的一枚离生,花丝无毛,花药一式,背着,纵裂。雌蕊基部具花盘状蜜腺,具柄;子房无毛或被毛,具胚珠1~12;花柱长,无毛或下部被毛;柱头顶生。

果、种子

荚果表面粗糙或具网脉,膨胀或在种子间缢缩,具半隔膜或无,迟裂。种子黑色或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光滑或粗糙;种脐线形,短至长达种子周长的3/4,种脐表面具海绵状附属物。

分类

分类列表

以下是根据截至2021年11月的资料整理的翡翠葛属的属内分类系统,其中的中文名已全并经过多识团队的审阅。要详细了解列表中各种格式的含义,参见帮助:分类列表

1. 耳托组 Cn.gif Strongylodon sect. Strongylodon
  • 02a. 亮叶型 Cn.gif Strongylodon lucidus "lucidus populations"
  • 02b. 红花型 Cn.gif Strongylodon lucidus "ruber populations"
  • 02c. 长花型 Cn.gif Strongylodon lucidus "longiflorus populations"
2. 盾托组 Cn.gif Strongylodon sect. Archboldianus S. F. Huang
3. 翡翠葛组 Cn.gif Strongylodon sect. Macrobotrys S. F. Huang
4. 缢果组 Cn.gif Strongylodon sect. Craveniae S. F. Huang

存疑类群

排除名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