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科
hǔ ěr cǎo kē 虎耳草科 | |
---|---|
![]() | |
光缘虎耳草 Saxifraga nanella (刘冰摄) | |
多识被子植物系统分类 (基于APG IV系统[1]) ![]() | |
生物 Vitae | |
域: | 真核域 Eukaryota |
总界: | 多貌总界 Diaphoretickes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亚界: | 绿色植物亚界 Viridiplantae |
总门: | 链形植物总门 Streptophyta |
门: | 木贼门 Equisetophyta |
亚门: | 木贼亚门 Equisetophytina |
演化支: | 种子植物 seed plants |
纲: |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
亚纲: | 蔷薇亚纲 Rosidae |
演化支: | 核心真双子叶植物 core eudicots |
超目: | 蔷薇超目 Rosanae |
目: | 虎耳草目 Saxifragales |
科: |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Juss. (1789), nom. cons. |
科名模式 | |
虎耳草属 Saxifraga Tourn. ex L. (1753) | |
属 | |
40属,见正文。 | |
异名[2] | |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科,有40属,500-540种。
词源
![]() | 本科的学名Saxifragaceae条目中有更详细的词源信息,可参考。 |
虎耳草科的学名Saxifragaceae由模式属虎耳草属学名Saxifraga的复合形式Saxifrag-加上表示科的等级后缀-aceae构成。该词为复数形式,故在做主语时应与动词的复数形式搭配。
本科中文名亦由模式属中文名“虎耳草属”中的专名“虎耳草”加上“科”字构成。
分布
产北半球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南美安第斯山区。
特征描述
系统发生
![]() | 本节可能存在未及时更新的内容,如有与分类列表不同的表述,以分类列表为准。 |
极广义虎耳草科的拆分
恩格勒系统等一些传统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中的虎耳草科堪称被子植物中最大的垃圾箱分类群,把演化上毫无联系的许多分支强行拼凑在一起,而成为高度的多系群。以1964年恩格勒系统为例,该系统中的虎耳草科共分17个亚科,在APG IV系统(以及多识被子植物系统)中分属10目、15科,其中有11个科完全是从极广义虎耳草科中拆分出来的小科。
极广义虎耳草科的亚科 | 学名 | APG IV系统归属目 | APG IV系统归属科 | 备注 |
---|---|---|---|---|
扯根菜亚科 | Penthoroideae | 虎耳草目 | 扯根菜科 | |
虎耳草亚科 | Saxifragoideae | 虎耳草目 | 狭义虎耳草科 | |
黄漆姑亚科 | Vahlioideae | 黄漆姑目 | 黄漆姑科 | |
新妇花亚科 | Francooideae | 牻牛儿苗目 | 新妇花科 | |
沙甘松亚科 | Eremosynoideae | 南鼠刺目 | 南鼠刺科 | 该科还包括南鼠刺亚科 |
地精草亚科 | Lepuropetaloideae | 卫矛目 | 卫矛科 | 该科还包括梅花草亚科和胡桃桐亚科 |
梅花草亚科 | Parnassioideae | 卫矛目 | 卫矛科 | 该科还包括地精草亚科和胡桃桐亚科 |
车叶梅亚科 | Baueroideae | 酢浆草目 | 合椿梅科 | |
茶藨子亚科 | Ribesioideae | 虎耳草目 | 茶藨子科 | |
岩溲疏亚科 | Pterostemonoideae | 虎耳草目 | 鼠刺科 | 该科还包括鼠刺亚科 |
绣球亚科 | Hydrangeoideae | 山茱萸目 | 绣球科 | |
四心木亚科 | Tetracarpaeoideae | 虎耳草目 | 四心木科 | |
鼠刺亚科 | Iteoideae | 虎耳草目 | 鼠刺科 | 该科还包括岩溲疏亚科 |
胡桃桐亚科 | Brexioideae | 卫矛目 | 卫矛科 | 该科还包括地精草亚科和梅花草亚科 |
南鼠刺亚科 | Escallonioideae | 南鼠刺目 | 南鼠刺科 | 该科还包括沙甘松亚科 |
菊目 | 守宫花科 | |||
菊目 | 雪叶木科 | |||
瓶头梅亚科 | Montinioideae | 茄目 | 瓶头梅科 | |
叶顶花亚科 | Phyllonomoideae | 冬青目 | 叶顶花科 |
分类
分类列表
以下是根据最新资料整理的虎耳草科的科内分类系统。要详细了解列表中各种格式的含义,参见帮助:分类列表。
![]() | 下面列表中已包括了所有的属级异名,且所有分类群中文名已得到多识团队的完全审定。 |
- 1. 虎耳草亚科 Subfam. Saxifragoideae Beilschm. (1833)
- 01. 春耳草族 Tr. Cascadieae R. A. Folk & Soltis (2021)
- 01. 春耳草属
Cascadia A. M. Johnson
- 02. 火地草属
Saxifragodes D. M. Moore
- 01. 春耳草属
- 02. 虎耳草族 Tr. Saxifrageae Dumort. (1827)
-
-
Geum Mill. (1754), hom. illeg. non L. (1753)
-
Lobaria Haw. (1821), hom. illeg. non Hoffm. (1796)
挪威虎耳草属
Antiphylla Haw.
藤叶虎耳草属
Aphomonix Raf.
-
Cymbalariella Nappi (1899), nom. superfl.
鲑色虎耳草属
Boecherarctica Á. Löve
塔序虎耳草属
Chondrosea Haw.
刺虎耳草属
Ciliaria Haw.
林地虎耳草属
Heterisia Raf. ex Small
山羊虎耳草属
Hirculus Haw.
-
Kingstonia Gray (1821), nom. superfl.
景天虎耳草属
Leptasea Haw.
-
Evaiezoa Raf. (1837), nom. superfl.
圆叶虎耳草属
Miscopetalum Haw.
香虎耳草属
Muscaria Haw.
-
Miscaria Haw.
-
Dactyloides Nieuwl. (1915), nom. superfl.
岳石虎耳草属
Ponista Raf.
硬毛虎耳草属
Robertsonia Haw.
-
Hydatica Raf. (1837), hom. illeg. non Gray (1821)
夹钳草属
Saxifragella Engl.
虎耳草属 (狭义)
Sekika Medik.
-
Adenogyna Raf. (1836), nom. superfl.
-
Diptera Borkh. (1794), nom. superfl.
-
Ligularia Duval (1809), nom. superfl. et hom. rej. sub Cass. (1816)
-
Rupifraga Raf. (1837), nom. superfl.
芸香虎耳草属
Tridactylites Haw.
石莲虎耳草属
Tristylea Jord. & Fourr.
金英虎耳草属
Tulorima Raf.
脆弱虎耳草属
Zahlbrucknera Rchb.
-
Oreosplenium J. Zahlbr. ex Endl. (1821), pro syn.
-
-
- 01. 春耳草族 Tr. Cascadieae R. A. Folk & Soltis (2021)
- 2. 矾根亚科 Subfam. Heucheroideae Burnett (1835)
- 03. 亭阁草族 Tr. Micrantheae R. A. Folk & Soltis (2021)
- 04. 金腰族 Tr. Chrysosplenieae Dumort. (1827)
- 05. 雨伞草族 Tr. Darmereae R. A. Folk & Soltis (2021)
-
-
Peltiphyllum Engl. (1891), hom. illeg. non Peltophyllum Gardner (1843)
-
- 08. 大叶子属 Astilboides (Hemsl.) Engl.
- 09. 鬼灯檠属 Rodgersia A. Gray
- 10. 岩白菜属 Bergenia Moench (1794), nom. cons.
-
Geryonia Schrank ex Hoppe (1818), nom. superfl.
-
Megasea Haw. (1821), nom. superfl.
-
Piarophyla Raf. (1837), nom. superfl.
-
-
Aceriphyllum Engl. (1891), hom. illeg. non Fontaine (1889)
-
Acerophyllum T. Post & Kuntze
-
-
- 06. 矾根族 Tr. Heuchereae Bartl. (1830)
-
- 14. 全瓣唢呐草属
Spuriomitella (H. Boissieu) R. A. Folk & Y. Okuyama
- 15. 钟秀草属
Elmera Rydb.
- 16. 匍茎唢呐草属
Mitellastra (Torr. & A. Gray) Howell
- 17. 崖葵草属
Conimitella Rydb.
- 18. 玉唢呐草属
Ozomelis Raf.
- 19. 矾根属
(肾形草属
) Heuchera L.
- 20. 千母草属 Tolmiea Torr. & A. Gray (1840), nom. cons.
-
Pectianthia Rydb.
-
Drummondia DC. (1830), hom. illeg. non Hook. (1828)
-
Mitellopsis Meisn. (1830), nom. superfl.
-
- 23. 大唢呐草属
Asimitellaria (Wakab.) R. A. Folk & Y. Okuyama
- 24. 泽葵草属
Bensoniella C. V. Morton
-
Bensonia Abrams & Bacig. (1929), hom. illeg. non Buckman (1845)
-
- 25. 西唢呐草属
Brewerimitella (Engl.) R. A. Folk & Y. Okuyama
- 26. 唢呐草属 Mitella Tourn. ex L.
-
Mittella Endl.
-
- 27. 林星花属
Lithophragma (Nutt.) Torr. & A. Gray (1840), nom. et typ. cons.
-
Pleurendotria Raf. (1837), nom. superfl.
-
- x02. 裂矾根属 × Heucherella H. R. Wehrh.
- 14. 全瓣唢呐草属
-
- 07. 檀郎草族 Tr. Leptarrheneae Schulze-Menz (1964)
- 08. 变豆叶草族 Tr. Saniculiphylleae C. Y. Wu & T. C. Ku (1992)
- 09. 落新妇族 Tr. Astilbeae Small (1933)
- 10. 八幡草族 Tr. Boykinieae R. A. Folk & Soltis (2021)
排除或存疑的指称或名称
基于原白及已发表的线稿,捷克植物学家索亚克怀疑最初发表于蔷薇科的寒垫草属(Brachycaulos Dikshit & Panigrahi)混淆了某些虎耳草属(Saxifraga)植物。
照片集
参考文献
- ↑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2016),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V" (PDF),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81 (1): 1–20, DOI:10.1111/boj.12385,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oj.12385/epdf,最后访问于2016年6月11日。
- ↑ 此处的科异名列表系根据其模式属的分类处理确定。其下可能包含有不属于本科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