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冠豆属
jīn guān dòu shǔ 金冠豆属 | |
---|---|
多识被子植物系统分类 (基于APG IV系统[1]) ![]() | |
生物 Vitae | |
域: | 真核域 Eukaryota |
总界: | 多貌总界 Diaphoretickes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亚界: | 绿色植物亚界 Viridiplantae |
总门: | 链形植物总门 Streptophyta |
门: | 木贼门 Equisetophyta |
亚门: | 木贼亚门 Equisetophytina |
演化支: | 种子植物 seed plants |
纲: |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
亚纲: | 蔷薇亚纲 Rosidae |
超目: | 蔷薇超目 Rosanae |
演化支: | 固氮分支 nitrogen-fixing clade |
目: | 豆目 Fabales |
科: | 豆科 Fabaceae (=Leguminosae) |
属: | 金冠豆属 Barklya F. Muell (1859) |
属名模式 | |
金冠豆 Barklya syringifolia F. Muell (1859) | |
种 | |
1种,见正文。 |
词源
![]() | 本属的学名Barklya条目中有更详细的词源信息,可参考。 |
据原始文献,金冠豆属的学名Barklya用于致敬英国政治家亨利·巴克利(Henry Barkly, 1815-1898),他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第二任州长(1856-1863),也是一位科学赞助人。
本属中文名“金冠豆属”由多识团队成员刘夙译自本属唯一物种金冠豆(B. syringifolia)的英文名之一“crown of gold tree”。
分布
产澳大利亚昆士兰州。
特征描述
生活型
无刺乔木,高达18 m。
毛被
花序轴、苞片和花萼被锈色伏贴短柔毛,其余无毛。
茎
树皮稍粗糙,白色或灰褐色。
叶
单叶或单小叶;托叶卵形,先端圆形,长约1.5 mm,有时疏被毛,早落;叶柄先端膨大,长2~8 cm;叶片阔心形,长宽2.5~9 cm,先端钝或有时短渐尖,上面光亮,下面浅色,基出脉7,网脉生其间。
花
总状花序顶生,排列作圆锥花序状,有时单生于植株上部的叶腋,长3~12 cm,花密生;苞片小,卵形至披针形,长1.5~2 mm,早落。花梗长1.5~3 mm。花萼钟状,长1.5~3 mm,裂片短而钝。花瓣形状相似,具长柄,倒卵形,黄色,后变橙色;瓣片长2~4 mm;瓣柄长2~4 mm。雄蕊10,离生,俱能育,长超出花瓣,4~7 mm;花药长1.3~2 mm。雌蕊长8 mm,无毛;胚珠多数;柱头小,不扩大。
果、种子
荚果扁平,椭圆状长圆形,多少镰形,具柄,长3~4.5 cm,宽1~1.5 cm,具网脉和斑点,暗褐色,不裂,果瓣薄。种子1或2,稀3,长圆形。
分类
分类列表
以下是根据截至2022年11月的资料整理的金冠豆属的属内分类系统,其中的中文名已全并经过多识团队的审阅。要详细了解列表中各种格式的含义,参见帮助:分类列表。
参考文献
- ↑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2016),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V" (PDF),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81 (1): 1–20, DOI:10.1111/boj.12385,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oj.12385/epdf,最后访问于2016年6月11日。
![]() | 本条目长度已经超过2000字节,请移除此小作品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