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蹄豆属
tuó tí dòu shǔ 驼蹄豆属 | |
---|---|
多识被子植物系统分类 (基于APG IV系统[1]) ![]() | |
生物 Vitae | |
域: | 真核域 Eukaryota |
总界: | 多貌总界 Diaphoretickes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亚界: | 绿色植物亚界 Viridiplantae |
总门: | 链形植物总门 Streptophyta |
门: | 木贼门 Equisetophyta |
亚门: | 木贼亚门 Equisetophytina |
演化支: | 种子植物 seed plants |
纲: |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
亚纲: | 蔷薇亚纲 Rosidae |
超目: | 蔷薇超目 Rosanae |
演化支: | 固氮分支 nitrogen-fixing clade |
目: | 豆目 Fabales |
科: | 豆科 Fabaceae (=Leguminosae) |
属: | 驼蹄豆属 Adenolobus (Harv. ex Benth. & Hook. f.) Torre & Hillc. (1955) |
属名模式 | |
驼蹄豆 Adenolobus garipensis (E. Mey.) Torre & Hillc. (1955) | |
种 | |
2种,见正文。 | |
异名[2] | |
驼蹄豆属(Adenolobus)是豆科的一个属,有2种。
词源
驼蹄豆属的学名Adenolobus来源于古希腊语单词ἀδήν(aden,具腺体的)和λοβός (lobós,裂片;荚果),指本属部分类群荚果被腺体。
中文名“驼蹄豆属”由多识团队的刘冰拟定,本属植物的生境、植株形态(叶、花)均似驼蹄瓣属Zygophyllum。
分布
产非洲西南部的干旱地区。
特征描述
生活型
匍匐至直立灌木或小乔木。
叶
单叶,通常极不明显2裂,各裂片几半圆形,先端具小尖头,中脉较侧脉显著。托叶箭头形,早落。
花
总状花序短或伸长,或着生于短缩的侧芽上。花两性,稍两侧对称。被丝托短,多少钟形。花萼钟状,5齿裂,裂齿几与萼筒等长。花瓣5,有时不等大,倒卵形至椭圆形或披针形,基部渐狭成瓣柄。雄蕊10,俱能育,各5枚组成长短不同的2束;花药纵裂。子房具长柄;柱头向先端稍变狭。
果
荚果薄,纸质,短而弯的长圆形或几半月形,果颈长,初沿下缘开裂,后渐沿上缘开裂,种子5~10。
检索表
分种检索表
1a | 花1~3朵簇生于短缩的侧芽 | 驼蹄豆 |
1b | 总状花序长(5~)10~20厘米,花5朵以上 | 束花驼蹄豆 |
分类
分类列表
以下是根据截至2021年4月的资料整理的驼蹄豆属的属内分类系统,其中的中文名已全并经过多识团队的审阅。要详细了解列表中各种格式的含义,参见帮助:分类列表。
参考文献
- ↑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2016),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V" (PDF),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81 (1): 1–20, DOI:10.1111/boj.12385,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oj.12385/epdf,最后访问于2016年6月11日。
- ↑ 此处的属异名列表系根据其模式种的分类处理确定。其下可能包含有不属于本属的种。